时间: 2020-12-24 20:02:05 来源:网络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学会(以下简称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在2021年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研究院+深度观测报告上发表报告,预计到2020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值8109亿元,经济增加值1897亿元,2021年至2023年仍将是5g工业应用的进口期,工业应用将逐步批量投入商用。
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所政策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魏六荣解释了研究所发表的中国5G发展与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在过去一年中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5G商业网络,独立联网在大规模商业应用中起了带头作用,网络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虚拟专用网的探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中等先进的网络建设为5g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5g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潜力开始显现。
她指出:第一,促进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进入新的增长轨道;第二,与数千家银行和各行各业的广泛融合,为经济和社会创新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第三,促进中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市场从低技能就业岗位向高技术就业岗位的转移。
同时,魏六荣分析指出,目前5g释放增长潜力仍面临许多挑战:一是5g网络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覆盖;二是5g支撑产业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三是应用配套产业尚处于培育初期;四是跨行业生态尚未建立。
因此,在未来2至3年,5g产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5g应用生态的培育期,也是各厂商积累实力、加速转型和发展的重要窗口期。预计今后2至3年,中国5G网络建设将继续推进,逐步实现大面积覆盖,具有5g特色的消费者级创新应用将在2022年至2023年出现规模增长,工业应用仍将处于进口阶段,并将逐步批量落地。
白皮书预计,从2021年到2022年,基于超高清晰度视频广播和监控、智能识别和其他应用的应用将率先登陆,例如4k/8k超高清晰度直播、高清晰度视频安全监控、5g远程实时咨询等;业界的一般应用,如智能矿山和智能端口,将开始进入本地复制阶段。基于云边缘协作和基于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远程控制应用的沉浸体验仍将处于储备阶段,并将在未来2至5年内成熟。
白皮书认为,从技术角度看,在未来两三年的工业应用中,5g网络技术将在车辆联网增强、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高精度定位、虚拟专用网等方面更加突出,从而提高整体技术支撑能力。
白皮书指出,在未来两三年内,5g行业将出现更多新产品,即新的商业类型。首先是行业模块的规模。2020年,中国5g工业模块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近500000件,2022年将达到1000万件,工业模块的价格预计将降至不到40美元。与此同时,5g模块正朝着普遍性和模块化方向发展。
其次,泛终端的发展全面加快。白皮书引用数据指出,到2020年10月底,全球已经发布了251款5g通用终端产品,其中80种已经在商业上销售。白皮书预计,5g通用终端将率先在工业和医疗等非成本敏感领域推广和开发,并将对文化、教育、休闲和娱乐等领域产生破坏性影响。
第三,移动边缘计算以加速部署。专业团体预测,边际计算在2020年至2027年期间将以26.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为了促进5g的健康发展,白皮书建议适度提前建设网络;第二,不断加强研发创新,保持科技产业支持的优势;第三,积极建设综合生态,支持产业的应用、培育和推广。(陈爱平)
上海科技网 版权所有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2820-8476-56@qq.com 联系电话:2820-8476-56
上海科技网